过去两年,新能源浪潮的投资机会大都集中在整车厂以及零部件厂商。一个明显的体现是,从2020年-2022年,比亚迪股价涨超4.5倍,宁德时代涨超2.7倍。
与整车厂、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爆火相比,下游充电桩的股价表现有一定差距。2020年-2022年,充电桩龙头特锐德股价变化不大。但今年以来,充电桩板块开始逆袭。年初至今,新能源板块跌幅超过25%。而充电桩板块逆势增长12%。
1、充电桩增速开始反超汽车增速。充电桩作为电动车后市场中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增长速度将滞后于电动车增速最高阶段。但从今年开始,充电桩增速开始反超新能源汽车。2022年-2025年,国内充电桩新增量复合增速达45%,高于电动车的27%。
2、充电桩企业迎来利润兑现期。盈利难一直是充电桩的核心痛点,但随着竞争格局的趋缓,充电桩头部企业纷纷提价,多个城市充电桩充电价格上涨一倍。价格上涨带动企业盈利状况改善,上半年多个充电桩企业由亏转盈。
3、充电桩企业面临巨大的出海机会。以欧洲为例,欧洲汽车车桩比高达16:1,与我国2.5:1差距巨大。国内充电桩企业在海外兼具成本与技术优势,有望在出海中获得较好表现。
行业轮动是投资的一项重要策略,其本质是利用不同投资标的强势时间的错位对行业标的进行切换以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放到新能源产业链中,行业轮动策略很适合现在的充电桩板块。今年以来,新能源产业链持续调整,年初至今新能源板块跌幅超过25%。但在新能源产业链调整时,充电桩板块却逆势向上,年初至今涨超12%。
如果聚焦到头部企业,充电桩企业的逆势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近一年以来,比亚迪跌了11%,宁德时代跌了12%,而充电桩头部企业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股价涨超8%,今年以来股价更是涨超20%。
充电桩行业逆势向上也不难理解。当下,充电桩已经成为新能源增长最高的产业链环节。充电桩作为电动车后市场中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增长速度已经全面反超电动车的增速。
2021-2022年为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速最高的两年,同比增速达到165%、97%。而在此期间,充电桩增速慢于电动车。根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年、2022年,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2.1%,56.7%。
但从今年开始,充电桩增速开始反超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产量分别增长35%、53.1%。中信证券也预测未来充电桩增速将持续高于整车。据中信证券数据,2022年-2025年,国内充电桩(公桩+随车配建私桩)新增量分别为259.2万个、789.9万个,复合增速达45%,高于电动车的27%。
随着充电桩成为新能源产业链增长最快的板块,充电桩也正在成为新能源中最具潜力的产业链环节。在保持极高增速的情况下,充电桩板块也正在迎来利润兑现期。
“充电桩不挣钱”的困扰由来已久。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就曾公开表示,“绝大部分企业(做)充电桩都是不赚钱的。”
充电站属于重资产行业,投入高,但收入来源单一,只能靠充电服务费赚差价。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充电桩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今年上半年,很多充电桩企业开始由亏转盈。比如,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净利润由去年上半年的-0.17亿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0.7亿;通合科技净利润也由去年同期的0.01亿增长到今年的0.36亿。
充电桩企业迎来由亏转盈的节点,核心原因在于涨价。如今,充电桩涨价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发生,上海、郑州等部分城市充电价格直接上涨一倍,涨价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e充电等几乎所有企业。
从目前看,充电桩涨价是多个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政策方面,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新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除执行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外的用电)三类。而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工业用电中,刺激了充电桩涨价。
相比政策,充电桩企业提价更重要的原因是竞争趋缓。根据绿色能源网报道,”充电桩行业正迎来洗牌期,近两年资金实力不充足的中小企业要么出局,要么被大企业兼并。”存量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新进厂商也大幅减少。由于充足桩补贴退坡,很多新进厂商失去了进入行业的动力。在竞争趋缓后,充电桩企业也自然开始涨价追求盈利。
长期来看,充电桩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还会延续。今年以来,超充技术逐渐开始落地应用。超充最快能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电,相比传统充电,充电速度大为提升。而这将提高充电场站的“翻台率”,缩短单车占位时间,从而增加充电收入。此外,超充由于更快的充电速度也有望实现更高的客单价,进而改善利润率。上半年,通合科技就因为高功率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同比增加了2.62个百分点。
如今,国内充电桩企业已经开始了出海布局,如星星充电与欧洲充电巨头Hubject合作打开海外充电市场。道通科技也已开拓了多家海外4S店及维修点布局充电桩业务。充电桩出海也被中信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看好。
充电桩出海的逻辑在于,海外充电桩有较大的需求缺口,而国内企业凭借技术、成本优势有望快速抢占市场。
欧美充电桩建设力度均不及新能源汽车增速,车桩比矛盾日益突显。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车桩比高达16:1,美国车桩比为18:1,相比之下我国车桩比为2.5:1。车桩比矛盾突出,欧美市场均存在较大的充电桩缺口。
面对巨大的需求缺口,欧美各国均发布政策加大充电桩建设。如英国计划投入16亿英镑以在2030年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数量增加至30万个,使该国充电站数量增加十倍。
在欧美加大充电桩建设的情况下,国内充电桩企业可能面临不错的机会。按照信达证券的说法,欧洲公共充电市场参与厂商众多且差距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在欧洲充电桩市场发展初期时,国内充电桩企业具备成本、技术的多重优势。以技术为例,功率大小是反映充电桩企业技术水准的重要指标,功率越大,汽车充电越快,充电桩性能越领先。目前欧洲直流桩功率普遍在43-150kW,而国内超充桩功率已达到 480kW。
在成本与技术的双重优势下,国内充电桩企业有不错的前景。而出海对充电桩企业价值的影响极大。一方面,出海将为充电桩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信达证券测算,到2025年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
更重要的是,出海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弹性。欧美用户对充电桩价格敏感性低,整个充电桩市场定价较高,相同产品售价约为国内的2-3倍。
例如,例如,Chargepoint 220V家用交流桩售价在欧美高达749美元(约5000人民币),约为我国桩企星星充电类似产品1288元市场售价的4倍。巨大的价格差距也将给出海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极大提升。比如,优优绿能外销毛利率保持在 40%以上的水平,而内销毛利率水平仅在 20%左右。
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与首钢园区举行。在服贸会成果发布环节,毫末智行数据智能科学家贺翔带来了《毫末DriveGPT雪湖·海若,驱动自动驾驶3.0时代加速到来》的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央视网的采访,与国内外伙伴分享了毫末在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背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商业化量产成果。服贸会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服务贸易展览会,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国际经贸高水平合作的重要平台。贺翔表示,“本届服贸会的主题是‘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这也是毫末的服务模式,毫末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引领了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方向,厚积薄发助推科技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毫末DriveGPT雪湖·海若目前已开启对首批生态伙伴的开放合作,后续将陆续开放自动标注、数据筛选、数据生成等API。“以数据标注为例,自动驾驶的一大难题就是数据标注成本过高。毫末利用DriveGPT的自动化标注能力,4D Clips标注可以降本98%、单张图片的价格也能由5元下降到0.5元。”(36氪AUTO)
8月25日,全新升级的深蓝SL03在成都车展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4.59万元-19.19万元。深蓝SL03针对外观和内饰做出升级,同时新车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及安卓11操作系统,配备AR-HUD、向日葵中控大屏、智能语音助手、主驾头枕音响等配置,人机交互体验得到提升。此外,SL03搭载的Deepal OS系统,上市以来已历经9次 OTA 升级,新增和优化功能 500 余项。在动力方面,深蓝SL03最大功率可达190千瓦,最大扭矩为320牛·米,纯电版车型零百加速5.9s。其增程版车型在CLTC工况下,纯电里程为200km,增程模式下的综合续航为1200km,在馈电状态下可达到4.4L/100km的油耗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深蓝将为所有SL03车型提供悬架改装方案,并为所有搭载14扬声器的SL03车型提供音响调校方案。(36氪AUTO)
第二十六届成都国际车展哈弗品牌携新能源全产品矩阵震撼亮相。其中,哈弗品牌首款新能源越野SUV,哈弗猛龙完成首秀并公布预售价:16万-19万元,即日起至上市当天12:00止,只需99元下订且在11月30日前提车,即可享受包含保养礼、积分礼、流量礼和安心礼在内的四重“新野好礼”。哈弗猛龙搭载的HI4智能混动四驱系统由一台1.5T插混专用发动机+两档DHT变速箱+前轴70千瓦电机+后轴150千瓦电机组成。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23千瓦,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282千瓦。搭载两种容量的动力电池,其中27.54度电的磷酸铁锂电池版本NEDC工况下的全电续航为145公里,19.09度电的版本为102公里。馈电油耗分别为6.09升和5.98升每百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蜂云平台时刻监测电池包的后台数据,一旦发生异常,第一时间发出警告,让车辆立刻检修,全方位的电池安全技术,为出行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36氪AUTO)
8月25日,第二十六届成都国际车展顺利召开。展会上,飞凡汽车正式发布了其巴赫座舱数字生态。据介绍,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是打破了手机品牌界限的车联融合方案,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与车机的高速无感互融,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推送给用户,后续还将兼容更多样的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通过飞凡极智互联技术打通了两者的数据交互,手机应用如原生车机应用一般被融合至车机桌面,分辨率智能适配,车机大屏操作体验丝滑跟手。所有流转应用账号一致,大数据练成的用户偏好保留同步复刻,最大化用户友好的颗粒度。再算力方面,飞凡极智互联技术能够通过双端系统级融合,成功调用智能终端的芯片算力与飞凡巴赫座舱搭载的8155芯片算力叠加,进一步激发飞凡RISING MAX 3+1屏霸的硬件优势。在双端算力叠加的支持下,车载应用数量瞬息叠加,首期支持16个热门应用新增,还可支持更多应用。对于近期车市“内卷”,各大商家纷纷打出了价格战,飞凡汽车也不含糊。本次车展,飞凡汽车同步公布全国范围内飞凡F7“限量钜惠季”限时方案,现车车价立减至高20,000元,选装立减至高12,000元。(36氪AUTO)
在2023成都车展发布会上,起亚EV5正式启动预售,预售价为15.98-22.98万元。起亚EV5量产版高度还原了概念车的造型设计,遵循了起亚“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的全新设计理念,造型独特的贯穿式大灯组得以延续,具备极高的辨识度。从正面来看,前脸采用了标志性“数字虎啸式”设计,。正面采用垂直排列的“立方投影LED前照灯”和从星座中获取灵感的“星图LED日间行车灯”,造型简洁明快且极具未来感。安全方面,EV5将标配包含前排中置气囊在内的7安全气囊,同时EV5还配备了支持半自动车道变更的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系统、第2代遥控智能泊车辅助系统,以及前/侧/后方泊车防撞辅助等尖端智能安全配置。动力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EV5提供标准续航、长续航、单电机、双电机等多样的动力组合。其中,EV5长续航版本最大续航里程可超700km,并采用了第二代电池管理系统,电量从30%至80%最快仅需27分钟。同时,EV5还搭载了支持5级可调和可随驾驶员习惯自动调节的能量回收系统,最大化地改善用车电耗。(36氪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