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蓝狮在线注册登录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400-888-78588

您的位置:蓝狮在线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

各路大佬入局移动充电机器人中能聪聪为何能够

发布时间:2023-11-13 13:40人气:

  早期,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基础充电需求,国家大力推动充电桩先行发展、适当超前布局。但正如我们多次所提及的那样,在公共充电站,我们经常能看到“排队充”、“油车占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车主的充电体验,也让充电运营商们甚是头疼。

  但大部分充电运营商对移动充电机器人,既陌生又好奇。“高成本”、“盈利问题”一直让很多运营商们望而却步。但作为未来充电方式的补充,这些问题并未阻碍大佬们的研发步伐。此前,充换电研究院曾针对移动机器人产品及企业做过一次大盘点(点此可查看原文),各界大咖均已入局、加大研发,企图在移动充电市场分得一杯羹。

  从“车找电”到“电找车”,移动充电机器人有哪些功能特点?如何盈利?有哪些拓展的商业模式?在做企业盘点时,充换电研究院关注到了一家来自北京的移动充电企业——北京中能聪聪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不仅品牌名有点意思,背景也很有来头,最重要的是,其产品方案也比较有代表性。

  同交直流桩一样,核心点还是要看设备质量、兼容性、充电效率等,当然对于拥有“储能”特质的移动桩来说,储充容量也是一大关注点,另外自主移动的安全性、使用的便利性也十分重要。

  以中能聪聪推出的小聪充电机器人R30为例,该产品搭载了车规级的储能设备,储充容量为30kWh,外形长1.98m,宽1.08m,高1.75m,重800kg,最大功率30kW,续航时间为3小时,可以兼容多种规格的车型,能够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70公里的补能效果。

  从外观上看,小聪充电机器人外观风格较为一致,满满工业风,线条比较硬朗,但结合液晶屏后,又有了机器人的聪慧,整体未来感十足。

  在躲避障碍物方面,R30应用激光、摄像头、红外等多传感器技术,可360度全方位的障碍物感知,并通过智能避障、运动行为检测等技术等,可以智能规划路径,自主做出低速运动行为决策,实现复杂场景下动态目标的实时预测与灵活躲避,运动精度和安全性都有效提升,保障了设备的长周期正常运作。

  在实际使用中,车主召唤小聪充电机器人需要通过“聪聪充电”小程序来召唤。设备能够自动到达指定地点,由场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插拔枪充电。完成充电后,移动充电机器人基于自主导航和智能感知,可以自动回站进行能量补给。

  简单来说,有充电需求的场景都可以投放移动充电机器人,但目前移动桩主要解决的还是“油车占位”、“充电车位”不足等问题,因此包括中能聪聪R30在内大部分移动充电机器人,多应用于高流量的充电场景,适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小型工商业园区等更紧凑的应用场景。

  另外,中能聪聪在R30的基础上也推出了遥控版R60移动充电机器人,容量提升至60kWh,适合投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缓解高峰补能难题;也可在大型工商业园区通过合理部署、增加充电点位,利用购物娱乐的碎片化时间高效充电;另外在居民社区场景中,可消除老旧小区基建改造中电网扩容的困扰等。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能聪聪另一款“用户侧工商储”产品——小聪充电魔方S140也是目前企业核心产品之一。S140充电魔方容量为140kWh,同时具备移动工商储、充电桩、应急保电、峰谷套利等核心能力,类似大型智能充电宝,为用户提供绿色、柔性的智能充电服务,也可快速接入380V交流电网,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用电效率。除常见场景外,还可配置在洗车店、4S店、建筑工地、大型活动等有临时用电需求的场景。

  在运营管理方面,目前移动充电桩还未像直流桩那样拥有第三方运营管理平台,主要还是由企业自研。中能聪聪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INTEPO智慧充电管理云平台,功能方面极具独创性,不仅支持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运营,还可以链接传统固定充电桩,通过将固定和移动充电灵活组合,来达到柔性充电的效果。

  INTEPO智慧充电管理云平台可以为场站提供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经营报表、对数据安全进行管控,并给到毫秒级的响应及运营策略的优化方案。另外,平台还可链接多维角色及场景,向上对接政府监管平台,横向能够完成新能源车企、充电联盟、银行支付机构、地图服务商、第三方服务应用等合作伙伴的互联互通操作,向下兼容停车、广告等应用场景,支持OTA远程升级。据平台负责人介绍,中能聪聪打造的是全国新能源车桩开放式互联运营网络,实现“车 +桩+网”的协同发展,最终致力于提升充电运营管理效率,保障生态链业务可持续发展。

  这家企业始创于2022年6月,但发展十分迅速,短短一年时间,就已跻身移动充电机器人企业主流行列。

  中能电气是全国领先的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电力行业颇为知名,创建于1999年,2010年于深交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062,公司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中能电气主要从事电力技术研究、智能输配电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覆盖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绿色能源三大领域,包括北京中能聪聪在内共有9家控股及全资子公司。

  在电动汽车补能领域,中能电气自身也推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围绕电动汽车充电提供EPC、施工、租赁、投资运营、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而中能聪聪,则是中能电气面向移动储能充电、光储充领域的集中发力,在技术和资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雄厚的资本底气,也让中能聪聪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创始团队有多名相关领域博士,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曾任职于阿里、百度、索英电气等知名科技企业,在机器人、车辆与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等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具备行业领先的科研技术能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能聪聪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充电站运营与维护、光伏电站运维、智慧储充解决方案与软硬件产品的销售。核心硬件产品,就是以R30、R60、S140为代表的移动储充产品,另外,在软件系统方面,可以提供定制化运维管理平台,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系统、能源存储系统等解决方案。

  目前,中能聪聪已与比亚迪、亿纬锂能、国网华商三优、深圳喂车车等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今年10月,中能聪聪与海南交控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订单,双方在海南省两大服务区展开了创新充电运营项目合作,也是海南首台投入高速服务区运营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投放当周,受到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日报等众多媒体关注报道。

  在移动充电机器人外,中能聪聪也意图成为光储充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在光储充一体化方面,中能聪聪通过打造INTEPO智能光储充产业链,集合光伏发电、储能、智能充电三大核心功能,通过发电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移动机器人服务终端二者结合的形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灵活、便捷、绿色的充电服务。

  目前,中能聪聪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设了充电场站,运营了29座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61.4MWp。

  当前,国内外充电机器人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角色还是作为固定充电桩的辅助补充力量。据自动驾驶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研究报告,目前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的商业化占整个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市场的0.5%,到2030年将达2%,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00亿美元。

  特别是充电运营商每每提及移动充电机器人,就如同提到液冷超充桩一样,会出现“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等等关键词。

  近日,也有行业人士对移动充电桩价格进行拆解,一款60kWh的移动充电设备,要增加约0.66元/度的用电成本,如果夜间储能时段的电价在0.3元/度,那日间用电成本约0.96元/度,运营商若要盈利,则车主用电的电价则应更高,在电价层面,与快充相比并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打开中能聪聪的小程序,我们看到当前中能聪聪的站点充电电费大概在0.9元/度~1.05元/度,其中服务费在1毛4~2毛2之间。

  对于移动充电桩的实际盈利情况,我们也咨询了中能聪聪的运营平台负责人。负责人介绍,海南冯家湾及枫⽊服务区场站的移动充电机器人一周订单量在50单左右。另外,当前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期,尽管订单已经陆续增加,但仍未大量部署完成,还在试点阶段,未来中能聪聪将会在更多场景中落地。

  另外,作为固定桩的补充,在中能聪聪的站点中,我们看到不少将固定桩、移动充电机器人、光伏等结合在一起的场站案例。而这样的组合模式,也是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落地的主要场景之一。

  以福州金山区中能中心光储充一体化场站为例,该场站配备了20kW的分布式光伏系统,9台120kW双枪固定直流充电桩,以及1台30kWh移动储能机器人系统。负责人表示在开站前几日的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未来能够持续高流量,该场站可以实现快速回本。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新物种,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其发展拐点的加速到来,还需要各大企业的共同助力,也需要政策的不断推进。目前地方政策上已经有个别城市推出针对性补贴,例如合肥市一次性补贴设备400元/kWh,北京一台移动充电设备补贴2400元/月。我们也呼吁更多的政策能够推出并落地。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需求场景的不断拓展、应用体量的不断提升,未来移动充电机器人的综合成本将会逐步降低,进而加速移动桩的应用与普及。

  而对充电运营商来说,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不妨可以提前考虑在适合的场景中投放、或在适合的充电中增设移动充电机器人。

  目前,移动充电服务企业主要的商业模式有直营、直销、加盟三种方式,中能聪聪往期主要以直营为主。据了解,中能聪聪也在探索多样化的发展路径,现在已经开启经销代理模式,正诚邀全国有意投身于新能源储充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致力于移动储充事业。

推荐资讯

400-888-78588